主页 > 19461188伟德网

清明节三日游去哪(三游含山)

沈芳蕤 2024-04-18 13:22:56

摘要:三游含山文/加俊从客轮上仰望含山已有好几回了,生活在平原水乡的人难得见山,更难得有机会爬山,在客船里望含山只能匆匆掠过。因客船不在含山脚下设站,想去含山看看便成了夙愿

三 游 含 山

文/加俊

从客轮上仰望含山已有好几回了,生活在平原水乡的人难得见山,更难得有机会爬山,在客船里望含山只能匆匆掠过。因客船不在含山脚下设站,想去含山看看便成了夙愿。

含山地处浙北平原腹地,它的四周,近则三、四十里,远则七、八十里都是平坦如砥的平原,一座小山如同百万居民共同拥有的“独生子”。正如此,含山成了附近平原上的人们过一把看山和爬山之瘾的好去处。

游含山的机会终于来了,七十年代未我所在的工厂里自行建造了一艘客货两用快艇。仲春的一天和厂里的同事一行五人,起了个大早从乌镇出发运送白厂丝到省城。因为起的早又因顺风顺水,所以回来也早,船行到含山脚下

,太阳还老高着,于是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要求船老大停船去爬含山。

船停稳妥当后,一行人沿临水的西坡开始向上攀登。这西坡是含山四周最陡的一面,要想从缓一点的东坡往上走,要绕很大的圈子,时间有点耗不起,只好硬着头皮奋发向上爬。

从山脚至三分之一处还不算太陡峭,不用手脚并用。行完这稍缓的山坡,山势开始险峻许多了,那些小杂树、突出的石头都成了向上攀登的“救命稻草”。但这些“稻草”不是百分百靠得住的,尽管处处小心,仍有一些根底浅的小杂树和风化的石头潜伏在向上的“路”上,时不时会给我们一行人开个性命交关的大玩笑。因此,每上一步须用力试试小杂树的牢固程度和用脚踹一下突出的石头,才能放心地松开另一组手脚。一旦掉下去,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下面又是深深的运河,河面上南来北往的船只川流不息,其危险是不言而喻的。

迈出了充满艰难的每一步,一行人终于平安登上含山之巅。放眼望去,山顶上除残存的含山塔外,再无其它建筑。向山的四坡察看甚是荒凉,除了不多的小杂树和少量的灌木外,幸存的大树屈指可数。黄土上面稀疏地长着一些小草成为含山的主宰。山的西北角不时传来阵阵巨响,原来是在开山放炮。尘雾把仅有的几株不知名的野花蒙上了一层尘土,一时间花容失色,草木都无精打采地耷拉着叶子。只能无奈地等上一场及时雨,使蒙尘的植物重新焕发容光。

不到含山向往含山,到了含山一股失望感涌上心头,它的风景远不如它的名气。好在前几天刚学了茅盾先生的文章《风景谈》,先生把沙漠中呼呼作响的热空气也比喻成了一道风景,那么,此时从山巅环顾四周,有破败的宝塔,还有少量的花草树木,更有玉带般的大运河依山而过,这一些比先生笔下的沙漠中的风景不知要好多少倍,还有什么理由怀疑自己不是置身在风景中呢?

自己给自己一些安慰,心里也平静了许多。一行人看完风景,只能舍近求远从缓许多的东坡下山,为了安全绕了许多路还是值得的。

船一路向北行驶,从船上看西北角的含山,岩石裸露,开挖处的岩壁垂直而立,像面目狰狞的巨兽的嘴,仿佛要把河面上的船一口吃掉似的。照此速度短则三、五年,长则七、八年,含山就会消失殆尽,其命运如同嘉兴郊区的胥山一去不复返了。

大家一路无语,默默盼望有识之士能叫停这种短视行为,把这座孤独的小山建设好打扮的漂漂亮亮,使附近十里八镇的群众有个休闲的好去处。

回到厂里继续按部就班地上着班,但含山之行难以忘却,总想再去看看。过了一段时间,我又搭乘厂里的快艇,经过含山脚下,只见八个白底红字的大木牌格外引人注目,上书“封山育林造福子孙”。原来的采石场也已清理干净,崖壁上也喷上了含有种子的浆料,几年后这块巨大的伤疤必将被藤蔓植物所覆盖。

看到石矿停业并封山育林,心中颇感欣慰。含山,等你满山郁郁葱葱之时,我必将再来看望你的。

再看含山的想法一直存在于我的念想中,到了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到省城送货用上了汽车,因此再也没机会坐船观含山游含山了。

因含山地处桐乡、德清、南浔三县区市交界处,归南浔区管辖。属于深乡下,公路和班车在当时是一种奢望,所以二到含山的愿望被搁置下来了。

时间的长河在悄无声息地流淌着,来到了新世纪。各种等级的公路已织成了完整的网络,票价低廉的公交车实现了“村村通”,再到含山已不是件难事。一七年清明时节听说含山有盛大的蚕花庙会,便和妻子商议后决定清明节去游含山轧闹猛,也了却三十多年前的夙愿。

清明节搭乘去河山镇的公交车然后再转车去含山。清明时节的天像孩儿脸,出发时艳阳高照,车行至半路外面下起了蒙蒙细雨,车窗缝里钻进的风还有点冷飕飕的。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是春天最妥贴的写照。下了车雨也停了,车行一路有江南特色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蒙蒙烟雨相陪伴,却无淋雨之尴尬。此时太阳透过淡淡的云层晒在身上暖洋洋的,为游含山开了一个好头。

从下车处一路向山门走去,沿途数百米的马路两旁各色摊位已摆放的滿满当当,再加上熙熙攘攘的人流,把节日的氛围烘托的非常浓烈。来到了山门前广场,七、八个售票摊位一字排开,还有点应接不暇。票价虽不贵,但也架不住人多,据说一个清明季的蚕花庙会,再加上下半年重阳时节,景区就赚了个盆满钵满。从而佐证了广场上的大幅标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准确论断。

进了山门,广场上矗立着一个巨大的蚕茧模型,向游人昭示着周边是重要的蚕茧产区。因离蚕花庙会巡游表演时间尚早,于是就先上山游览。

通往山顶的路早已修成了便捷的台阶,而且还不止一条。我们沿南坡的一条台阶路向上攀登,爬了十来米高来到了一处水池边,中间塑了一座神态安祥、慈眉善目的蚕花娘娘立像。但凡家中有饲养蚕宝宝的,经过此地时大多会对她进行祭拜的。绕过水池,从右侧上山的路开始比较陡了,正爬的气喘吁吁之时,一座十二柱方形双层屋顶的大亭子展现在眼前,专供体力不支的游人歇息的。来到了亭前看了牌匾,方知此亭名曰“歇波亭”。坐在亭里休息,抬头往上眺望,山路上还有几处或大或小的亭子和台阶旁众多的石凳供游客歇息,完全不用担心无处可坐的窘境。所以我们累了就歇,歇好了就奋力向上,一而再、再而三终于登上了山顶。

山顶上的平地不大,有一组小巧精致的建筑群。南有为纪念湖笔祖宗蒙恬而建的含山塔,中有土地庙,北有净慈寺即蚕花圣殿。建筑物处于一条中轴线上,是当地群众祭祀的场所,寺庙虽小但香火据说四季不断。参观了山顶建筑,来到了山顶西北隅的崖头,此处耸立着一座精致典雅的六角凉亭,谓之“听涛亭”是含山顶上较佳的一处观景地。你可以坐在美人靠上闭目养神,听春风拂过后的阵阵松涛声,你还可以依栏眺望慢慢欣赏平畴万顷的浙北平原,星星点点的尖顶黛瓦的农舍散落在绿色的大地上。向下俯瞰农舍,并把农舍比喻为一座座小山,那么,你此时此刻也算是进入了古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里面了。

在听涛亭观完景,仍意犹未尽。因此亭所在的山崖是当年开石矿留下的,前面没有乔木的遮挡,但只能观看一个扇面的远处景色,视野较窄。除此之外山顶被浓荫蔽日的树木裹的严严实实,要想在山顶全方位观景,只能像唐代诗人王之涣诗中描绘的那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回望宝塔有七层高,远超四周乔木的高度,登顶观景必将一览无余。来到了修葺一新的塔前,一纸公告赫然在目,细看内容原来庙会期间人太多,景区怕出意外,故暂停开放。无奈之下告别了山顶,带着一点点小遗憾,朝山下走去。

下山之行还是较轻松的,上山容易下山难的俗话在有台阶的路上就不灵验了。因为不累所以游兴不减,另一条山路还有几个景点在等着我们。一路下山走马观花地参观了观音殿、关帝庙、圣地阁等。令人欣喜的是行至半山腰再往下一点,有一处仙人潭,潭周数十米。汩汩泉水从潭壁上的石缝里渗出,散落在下面的潭里,发出叮咚叮咚的声响配合树上不知名的鸟儿发出的清脆叫声,一曲自然界美妙的乐章正在陪伴游人。潭中之水清澈见底,几条小鱼在底部欢快地在游动,蹲在潭边掬一捧水涂抹于脸上额上,顿时小热全无神情气爽。见有人用瓶子灌水,我又掬了一捧泉水尝了一大口,清凉甘冽的泉水向全身各处散发,真是舒服极了。潭中泉水从潭边低处溢出,形成一股细小的溪流向山下流淌,流到僻静处,蹲下来细细倾听还能听到轻微的流水声。水声虽轻、流水虽细小,但也足够了刚好和含山这座小山相匹配。一位接泉水的当地村民告诉我,此泉水以前没有,通过封山育林数十载,在前几年才形成的,先是潭壁潮湿,后偶尔有水滴下,又过了几年才形成如今的小小溪流,且久旱而不涸,足见含山人对水土保持的执着,使一座不大的山能有山泉水流出,当地村民功不可没。我俩沿小溪一路下山,对山下的丝绸博物馆也只是粗粗看几眼,因工作单位也是和蚕茧丝绸打交道的,而且从小就生活在丝绸之府的土地上,因此不再细细参观和聆听讲解了。

大半天过去了,含山之行接近尾声。回看弯弯的上山路游人仍络绎不绝,放眼山下广场,庙会巡游表演正高潮迭起好戏连台,欢呼声鼓掌声接连不断。我们找了一处相对清静的地方,饶有兴趣地看了一阵子,因离家较远,怕去晚了跻不上公交车,故只能忍痛割爱,几步一回头离开这引人入胜的蚕花庙会,坐上了到河山镇的公交车。

带着游含山的兴奋劲,回家之后的日子里,又去游了附近县市的山,如海宁的东、西山和大尖山,还有海盐的鹰窠顶,乍浦九龙山等。玩遍了附近的山山水水后,又想起了含山,想再去看一看。小外孙听说外公外婆又要去游山,嚷嚷着也要跟去,拗不过他,便一同搭乘公交车再次去游含山。

为避开蚕花节的人海,特意选在五一假期去含山。上下车人不多车速较快,不多时就来到含山脚下。眼前景象吓了我们一跳,偌大的山门广场和里面的山下广场空空如也,鲜有人走动。原来是从三月到年底景区进行封闭,对旅游设施进行大修和扩容,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游客数量和他们的需求。

既然来了,就沿着含山东坡脚下走走,热了就在山上流下来的小溪水擦把脸,再看看坡上的树梢上众多的白鹭和其他鸟类在自由自在地翱翔玩耍,白来一趟的感受也冲淡了许多。

走累了,便到旁边的农家讨口水喝,并小憩一下。主人热情好客,不仅让座还要给我们泡茶,真的有点受宠若惊之感。主人边泡茶边说:“这茶叶是自家种的,紧靠山脚边种了几十株,再远点就没有山泥的基因了,也无法种茶叶了。”于是我们边喝主人自产的香茗,边与主人聊天。主人说:“含山能有今天全仰仗四十年前的有识之士,果断叫停了石矿并封山育林,经善琏镇人民政府的出资建设及周边村民的细心呵护,才能有今天游客喜欢的景区。”

告别了农家主人,踏上了返途的旅程。在公交车里我在想,含山从几乎是荒山秃岭到今天满目青翠,山川旅游的要素也基本齐全,再加上建设好的人文景观,配合讲一些故事,三者有机结合使含山成了一处旅游胜地。虽然讲得一些故事略显老套如神仙、宗教寺庙等,仍不失为平原上的一颗闪亮的绿宝石。瑕不掩瑜含山每年吸引着众多的旅游爱好者前来打卡,且年年如此生生不息!

第三次游含山虽然没到景区里面,但通过和农家主人的聊天,了解了含山人民数十载坚持不懈保护生态环境的精神,也不枉此行。只是小外孙有点失落感,嘴上嘟囔着等开放了还要再来。

我期待着明年的四游含山,含山一定会更美丽!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