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县地坑院一日游攻略(陕州地坑院)
沈芳蕤 • 2024-03-26 14:20:10 • 次
雨中漫步陕州地坑院,先民智慧的完美结晶。
00:00 / 00:00 2X快进中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00:00 进入全屏 画中画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有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 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 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今天冒雨参观游览正好回应了我对地坑院如何防雨的疑问,那天的雨不虽不是大暴雨的雨但也下个不停,我们看了几个开放的地坑院,没有见到南方常见的下雨积水的现象。地坑院的特征是在开挖的地坑后,都在地坑周围砌了半米高的围墙和屋檐,以挡行人堕落和挡雨水冲刷地坑房的泥墙,并将雨水滴落在地坑院院内的预先挖掘的低下的积水处,由于是黄土细腻扎实和年降水量不大,所以,地坑院千年,从未见因积水而掩和渗水而倒塌的事故。
在参观游览中发现一位老者对开放的地坑院房门进行油漆涂刷,趁机和他聊天询问,原来这位老者世代住在这种地坑院中,直言地坑院的住房是窑洞式的洞窟建筑,冬暖夏凉住的习惯,为旅游景点而搬迁,现在在园区做辅助性工作。
据资料考证,四千多年前的轩辕黄帝时期,陕塬先民们已经掘地为穴而居,《诗经》称为"陶复陶穴",地坑院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庙底沟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地坑院的雏形。 著名建筑学家鲁道夫斯基根据照片,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最早向世界介绍了地坑院,书中刊载了4幅航拍的陕州地坑院村落照片。
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犬吠,却不见村舍房屋,"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就是它的真实写照。
地坑院的建造可以简单通俗地概括为"向下挖坑、四壁凿洞、穿靴戴帽、美化装饰"。营造技艺既与传统的阴阳八卦方位密切结合,又和宅主的命相息息相关,反映了古人卓越的智慧。如今,像这样的村庄现存200多个,有地坑院12000余座,保存最完整现存时间最久的地坑院已有300多年。这种神秘、奇特的民居,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参观游览过程中发现有的地坑院是单独的,有的是相连而建,主要区分是,单院的是单独的下行坡道,相连而建的则是两个落口分四条下坡道,这样有利于人流物流的上下进出的方便。
陕州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因地因时而建造的民居,闪耀着这块土地上先民的智慧,也丰富了我国民居建筑的种类。
世上建房一般是“拔地而起”,然,陕州地坑院却“掘地而建”今天走进这片神秘的院落,感受中国民居之精华,丰富了我的知识。
打油诗一份,以记录我的行程,诗名曰“远行的乐趣”
老夫不畏远行累,豫晋陕甘万里行。地坑院中悄悄走,民居史上活化石。
普救寺下读西厢,莺莺张生喜结缘。鹳雀楼上咏绝句,远眺千里要登高。
关庙关林彰忠勇,千年祭拜香火旺。雁门关上响鼓擂,雄关锁边保安宁。
太行丰碑立万年,击倭寇中流砥柱。八办十年建奇功,致敬开国真英雄。
平遥大同西安古,城墙坚固立千年。晋祠相府王家院,晋商富甲可敌国。
云岗龙门麦积山,造像艺术名天下。壶口观瀑听涛声,急流直下奔万里。
五台山上去观庙,座座庙宇引信众。白马法门两古寺,佛教文化存千年。
伏羲庙里拜始帝,华夏祖宗万代敬。三大峡谷真奇迹,惊叹自然神功造。
碛口古镇据黄河,黑龙庙上思当年。钟楼古塔芙蓉园,盛世大唐重又现。
洛邑天水两古城,汉唐风采长留住。大明宫遗址尚存,换了人间市民乐。
华夏古迹遍地留,锦绣江山处处景。迈开双脚细细寻,阅尽华夏都是春。
相关推荐
-
雨中漫步陕州地坑院,先民智慧的完美结晶。 00:00 / 00:00......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