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19461188伟德网

马蹄寺旅游攻略(游甘肃省张掖肃南马蹄寺)

沈芳蕤 2024-03-25 01:29:05

摘要:8月29日,晴。马蹄寺在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临松山下,马蹄河西岸,依山傍水,群山环抱,林木茂密,松檜森郁,山顶四季积雪。河岸植被有如绿毯,最宜畜牧。马蹄寺又名普光寺,传说天马踏过此

8月29日,晴。

马蹄寺在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临松山下,马蹄河西岸,依山傍水,群山环抱,林木茂密,松檜森郁,山顶四季积雪。河岸植被有如绿毯,最宜畜牧。马蹄寺又名普光寺,传说天马踏过此地一块岩石,踩出一个深深马蹄印而得名,并建有马王殿、大佛殿、石塔等。

马蹄寺窟龛层叠,回廊有致,飞檐高翘,古朴庄重,初建于晋代,由南寺、北寺、上观音寺、中观音寺、下观音寺、金塔寺、千佛洞等7窟组成,每个石窟自1至10余龛不等,相互间距离近者4里,远达10里。窟龛开在石壁高处或近水岩壁,有横向排列,也有向上高达七层。窟前多有寺院建筑,窟口大半有后代建筑的窟檐,层楼复阁。石窟建于记载北魏,现存窟龛、壁画、造像均为唐代以后遗存,其中北寺、金塔寺保存较好。

北寺石窟有洞窟22处,其中三十三天洞窟有窟龛19个,自上而下排列为5层,第1、2、3层有各平列5窟,第4层3窟,最上1层1窟,重重叠叠,成宝塔形。洞窟形制一是平面呈方形,顶作人字坡,一是平面呈方形,顶作覆斗式四面坡。两窟正中均开一大龛,龛内有造像。窟门很深,券顶、四壁残留元明影塑千佛。东北6里峭壁残存8窟,其中4个为中心柱“支提”窟。 中心柱细长挺拔,直通窟顶,下有坛基,四面分四层造像。壁画有4层之多,底部发现西魏供养人像。表层绘元明壁画。石窟皆内阵、外阵形式,内有佛殿,外有回廊。如藏佛殿里外开龛,达49个。

马蹄寺石窟在古丝绸之路中香火鼎盛,游人如织。明人朱维钧诗:“古刹层层出上方,云梯石磴步回长。 金身宝相莲开座,玉梵清音月近床。 茶沸烟腾禅出定,花飞泉落水流香。 逢僧共说无生话,回首尘劳意自忙。”写出当年盛况。

“文革”及大跃进1958年代,马蹄寺均遭严重破坏,今仍为旅游胜地,并在恢复中。

马蹄寺后西南山顶坡上有岩崖,一洞高过人,深不足丈,长超丈,已毁,有塑像多小佛状物皆铺地。北行10余步有洞,乃雕塑石塔,全塔之半面,高如人身。推测前洞必亦藏塔。再北行10余步又一洞,深、高、宽皆过两人身长,亦有石塔全身之半。其北侧又一洞,北又二洞,皆略小。此二洞间下有通洞相通,通口约尺,方形。北丈余又一洞,洞上外似佛面有眼2。其外侧又有二浮雕半金身莲花。再北又一洞,物亦如塔,洞深米长,北壁有洞,物如塔半,北侧有4个雕塑莲花,大小不一,渐小。北崖而东再北50米有二洞,相邻约10米,为树丛所掩,不易往登。北侧下50米许有洞。

北60米有二洞并立。再北50米,有石窟群,二、三塔并列,塔下腹对外有方形洞。北后又有三洞。均塔残形,洞中有洞。再北有一巨崖似佛坐像,面目已蚀,其半身所遗存后脑勺。往下行有10洞皆塔洞。东侧下有小洞,可能是供佛像之大龛。下东又10洞,深者2,皆藏塔身,内有小洞在中间或在侧面,一有写藏文于座。岩壁有小孔,有弥勒佛像。余孔已无佛塑。此巨佛岩面南,东下有庙,建于洞内,两层,外有围墙,东、西有门,上层无梯阶。东崖有不足半尺小石径,为栏杆所阻。上层东有4洞较大。东洞可入,西洞墙堵,遂越墙进,下西洞有门可登二层,门已锁。上西洞有烟筒。二洞东又二洞,再东无路。东崖下有一洞,至此下山,到马蹄寺上寺仍未开门。时上午10点30分,又越墙而入,乃三宝殿。

三世达赖朝拜藏传佛寺属青海土观呼图克图管辖嘎旦丹曲楞寺,过马蹄寺即到三宝殿此处。马蹄寺上寺北面有巨崖南北向面东,南有洞亦空,洞两侧有塔洞各一,再北有雕塔浮图三,皆有小洞。再北有洞穴,径大10米,存石佛像,头已失,落地有一石似头。

北01号石窟塑释迦牟尼像,上有小洞雕塑小佛像,洞壁绘千佛像。01号洞北上方是02号观音洞,其阶梯中断不能入。上无路,往北,下有巨穴,北向深宽广,约数十米,高过人身,南较低,人不可弯腰过,北宽10米许。崖有洞四,无佛。上又有洞五,有佛。再上有庙洞,大者一,小者三,中间大,两侧小,小者不在同一平面高处,无阶梯登路可攀,北有居洞,一门一窗,亦无梯可上。上北方有两洞,木栏,不知怎入?原来在石窟内可进,乃三十三天3号石窟,建于北魏,已有千六百余年,三世达赖即来此,五层,21窟,内有拜殿,外有回廊,各窟内石梯相连,外观宝塔状,佛教称三界中欲界之六重天,为“㣼利天”,又名“三十三天”。门北有窟供释迦佛,两壁绘千佛像。

其上有上下两洞较小。崖有斜石梯,以砖墙堵之。再北有大窟,形如城门,方形,高约20米,宽10米许。邻北窟,门更大,高、宽皆倍之,称藏佛殿,俗名站佛殿,原有8米余高泥塑站佛,腹内藏有白玉精雕救护度母像,故名藏佛殿,窟为魏晋所塑,先于元代。窟内有水,传从西天取得无根神水:甘凉、冰冷、绵软、质轻、清净、无臭、不损喉、不伤腹八特征在,故名八功德水。夏不溢,冬不涸。殿窟大、深、广,高、宽约米。大殿略低,约占高三分之二,过其半。两侧有门。北侧露天。

殿前两侧崖壁各有4洞,深不过2尺,宽约5尺,高7尺左右,均已空。殿内壁有孔,可能建庙修窟之遗痕。殿后壁有洞窟,壁上有字:“常素煌留胜,捐千元于此,1987年。”殿南有洞,深约50米,宽近10米。两壁各8洞,深处有井,乃“八德水井”,井上锁。两侧洞相通,殿后亦有洞。两壁有洞各5,有佛像,北洞与南洞同。后洞7,有佛。南北壁洞佛各9。

又斋饭大锅一口,清代迎乾隆制作,用于大法会,大米、糯米、葡萄、酥油烹制,用“文火”蒸煮一天以上。大锅两人两边搂抱手尖不相触碰。另一小者为元代制。时乾隆五十七年(1791)四月初二。

其北邻马蹄殿,传天马途经此饮神水而留足印,故称“神马蹄迹”。殿为石窟式建筑,中立方形巨柱。窟中有窟,佛塑,壁画千人佛。登殿石阶梯乃凿崖岩而成。殿在崖腰,约高二层楼处。

藏佛殿前崖上有刻字:“祈连名山,以斯土为胜,相传晋郭瑀曾讲学于此,流风遗韻至今”......为民国年间大约1922年左右所写。

郭瑀字元瑜敦煌人;少师事郭荷,精通经义,多才艺,善属文,隐于临松薤谷,凿石窟而居,作《春秋墨说》《孝经错纬》弟子著录千余人。

苻氏之末,略阳王穆起兵酒泉,瑀与索嘏应之,为太府左长史、军师将军,虽居元佐,而口咏黄老。穆惑于谗间,瑀谏不从,还酒泉南山赤厓阁,饮气而卒。

此即“三十三天”3号窟,过此有一洞,内侧有小洞,再登有五佛洞,皆石崖凿成,外修大廊庙檐,内呢塑佛像,石壁外附泥土。石壁凿有多孔,土层可附泥圭于上。壁已损毁,壁画亦失。窟庙由北登入,其南有阶梯,有木栏堵之,中断不通。再上一层是三佛洞,可见千佛壁画形迹。再往上有三世佛,往下有观音佛洞。北上是塔洞,门上锁不开。塔洞还有药师佛,面向东。其阶梯有的已磨去一半,高约20余厘米,可见游客之多,年代之久。

北有井,曰北井,井口处放大,出火如红绳。传内有火龙,每年要献给火龙童男童女吃。碑载:每年村民皆来拜大佛,请最大佛佛母九度母斩火龙。九度母以七星剑斩火龙,斩3次方功成,用沙子填平北井。山下原有几堆石头,是火龙头、身。建九度母佛殿在观音洞南上方,下设塔藏七星剑供奉,再下是五佛洞。

马蹄殿后有格萨尔王宫殿在卧龙山。卧龙山似龙,青背红肚,头朝南尾向东,天然龙眼圆睁。据说皇帝怕龙飞去,在鼻子处凿孔,套以铜环拴之。格萨尔王殿下面有拴马石,将龙鼻子穿上。卧龙山头东西有洞通格萨尔王殿。格萨尔王传为藏族古代英雄,殿上塑有其像及33员战将像。殿地铺砖,殿顶抹水泥,极为简朴自然。殿前有石房通石坑,古称龙坑。又有青海高僧最早修马蹄寺的骨灰塔,无塔基。新修有罗升塔、三世班禅塔等。

此处树林丛郁,多雪杉、高山松、低山松、柏树等。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