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19461188伟德网

南京大学旅游攻略(金秋小长假感受金陵古韵)

沈芳蕤 2024-03-24 12:37:25

摘要:本文作者:走前列“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天下文枢”、“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皇州”,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一个城市能担得起如此之多的赞誉,必然有属于自己的独有魅力,因此趁着小

本文作者:走前列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天下文枢”、“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皇州”,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一个城市能担得起如此之多的赞誉,必然有属于自己的独有魅力,因此趁着小长假之际,匆匆忙忙去感受了一下六朝古都的魅力。

关于交通:

我生活的固原是西部地区的一个四线小城市,所有高铁都绕着走,飞机也没有直飞南京的,因此在权衡时间、价格等多种因素之后,我选择了大巴+高铁的陆陆组合,具体方案如下:

1、下班立即乘坐固原到西安的调货大巴,这样凌晨1点左右就可以到西安,不会错过早晨6点西安到南京的高铁,保证假期第一天就可以到达南京了。我以为只有穷逼的我才这样赶路,结果坐上大巴才知道,整个大巴30多个人只有5个左右是真正调货的,其余都是各种赶飞机和高铁的。

凌晨1点到了西安,结果正好在下雨,一车人只能待在车上等天亮,互相交换着彼此出游的安排,分享者出游的喜悦。。。

2、凌晨5点赶到高铁站,小侄女已经累的的走不动了,高铁站是5点半开门,又在外面溜达了半小时。折腾了好久之后,终于坐上了高铁,就像踏上了飞驰的骏马,以300kmh的速度飞奔向上了南京。

第一天:南京大学,夜游夫子庙与秦淮河

从前一天下午6点出发,到第二天中午12点,经过18个小时的赶路之后,终于踏上了金陵的土地。

南京给我的第一个惊喜是地铁票,一枚蓝色的塑料圆片,中间是南京地铁的标志,周围一圈“南京地铁单程票”的文字,很有自己的风格,没见过世面的我收藏了一枚。

出了地铁,直奔南京“大牌档”,网上随便搜搜各种攻略,“大牌档”都是必须要来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整整排了一个小时队,不过味道不错,价格合适,排队我也认了,后面文章我会详细介绍南京各种小吃,到时候详细说,这里强烈建议每一个到南京的朋友都要尝尝“大牌档”。

南京大学:感受大学本该有的学术氛围

作为中国最有名的大学之一,南京大学一直都是南京的名片之一,前两年大热的《致青春》,部门场景也是在南京大学拍的,再次拉升了南京大学的热度。

南京大学的鼓楼校区部分建筑已经比较陈旧了,多了一份学术的厚重感,但是也少了一份大学的灵动感,不过这可能也和暑假有关,也许在正常学习期间,陈旧但厚重的建筑配合天之骄子们朗朗读书声,就能实现学习厚重学术感与青春灵动的和谐与统一吧。

单从规模来说,南京大学的这个礼堂可能都比不上很多小学的礼堂吧,但是因为南大百年的历史和无数的大师,站在礼堂前心中都会涌上莫名的敬意。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唯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希望以后大学能有更大大师吧。

青色的砖瓦,灰色的屋顶,三层的小楼,下雨中透着安静和自信,名校的底蕴不是吹的。

在南京大学和南京城里,这样的老式自行车随处可见,甚至比固原都多,这点很是意外,很是佩服。

斑驳的墙壁,窄窄的过道,虽然物理上看起来很狭窄,但是站在道路中间心胸却莫名的宽广,努力上名校是没错的,希望同行的小侄女也能感受的到。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台阶上的每一片树叶,感觉都能赋诗一首了。

三只小猫,躲在楼门前避雨,配合一辆破电动车,真有一点《致青春》电影的感觉,那个年代人应该比现在单纯一点了,至少大学校园内是这样的。

由于下雨,所以南京大学就匆匆转了一个小时间,但是仅仅一个小时已经感到了南京大学厚重的历史底蕴和名校自信,希望后面有机会能再来感受,甚至学习一段时间。

夫子庙秦淮河:每个历史名城都有的景观

类似北京的南锣鼓巷、成都的锦里,每一座历史名城都会有这样一条保留古风古韵的同时、又充满了商业气息的街道,逛这样的街道,我的建议就是看看、看看、再看看,千万别买啥,因为一般真正地道的东西早不在这里了。

虽然每个人都懂,但是到了这样的氛围,很多人还是忍不住要买点东西给亲朋好友带回去,这间旅游品超市就有很多游客在购物,也许大家都富裕吧,我外面拍张照就好。

“江南贡院”“天下文枢”,这样的牌匾展现着南京的历史底蕴,但是每个进去都要门票,我果断放弃,因为我知道没文化的我进去啥都看不明白,丢人了。。。

要坐船的游人排起了长队,这也许算是秦淮河上唯一值得花钱的项目了,特别是对北方人来说,坐船夜游还是蛮新鲜的。

南京的各种糕点口味都比较甜,我不是很喜欢,不过糕点在哪里基本都是以甜为主的,这也是我不怎么吃糕点的原因之一。

虽然对糕点无感,但是对这样的明信片,我还是蛮喜欢的,无论是自己收藏纪念还是送朋友,都是即经济又特别的礼物,特别适合我这样的穷人。

南京人民比较厉害的是,把猪肉都能做成各种偏甜的味道,我是表示很服气的。

出了夫子庙,又到老门东晃悠了一下,其实老门东和夫子庙没有太大区别,所以就直接上图了,看看就好。

不过这里有间德云社,也算蛮意外的,但是我一直觉得德云社最近几年啥好作品都没有过,商业化太浓重了。

第二天:中山陵、明孝陵与美龄宫

中山陵和明孝陵是这次南京之行的重点,本来应该准备很充分的。但是!但是!但是!由于前面两天连续赶路,所以导致早上起床迟了,赶到中山陵已经是中午了,导致一整天的行程都特别的赶。

中山陵:拜谒国父

刚刚走出中山陵地铁站,瞬间就感受到了钟山钟灵毓秀的气质,果然是一方风水宝地,难过朱元璋、孙权以及国父孙中山先生都选择长眠于此。

登山的过程中,两块钱一根的老冰棍还是十分超值的,要知道矿泉水都要三块钱,一方面补充能量,一方面回忆一下童年的味道。

两根老冰棍下肚,来到了中山陵的入口,这里提醒一下,现在拜谒中山陵需要提前预约的,建议想要参观中山陵的朋友提前了解一下,不然不让进的。

进入中山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楹三阙门的冲天式石牌坊——博爱坊,整个博爱坊在材料上采用的是大块的黄岗岩,但是建筑风格又是传统的木结构形式,白色花岗岩和蓝色琉璃顶的设计也是整个中山陵的设计风格。坊额正中金光闪闪的"博爱"两字,是中山先生的手迹,出自唐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据说中山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

从博爱坊开始到祭堂总共有392级台阶,象征了当时中国三亿九千二百万的同胞,直线距离700米,所以走起来也不觉得有多累。

穿过博爱坊,首先看到的是陵门,上书“天下为公”四个金字,据说也是中山先生手书,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而这四个字也是中山先生一生的追求。

碑亭由于人太多,所以我照了一张侧面照,碑亭中间是拍照的最佳位置之一,远远的都可以看到无数的相机。

在一众苍山翠柏的包围中,远处庄严雄伟的就是祭堂了。另外,看到这么多台阶千万别慌张,因为每级台阶高差都不是很大,所以走起来也谈不上有多累。另外,建筑师为了避免单调,也对台阶进行了分段,这样不仅向上看可以一眼到顶,而且向下看又是一马平川,构思极其巧妙。

登上祭堂往下看,是不是又看不到台阶只有平台了,在苍松翠柏环抱中,中山陵更显大气安详。另外,这些苍松翠柏也代替了古代陵墓惯用的各种石像神兽。

祭堂是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长30米,阔25米,高29米,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并有两座高12.6米的华表拱卫。祭堂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墙全用香港花岗岩砌成。祭堂门额上有"民族""民生""民权"阳文篆字,这是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最基本最概括的指导思想。居中的"民生"门相上端,又有中山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字直额。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并有直径0.8米的黑色石柱12根,四周墙壁下嵌黑色大理石。东西两壁上刻有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整个祭堂以黑白蓝色为基调,均为中国传统孝色。

中山先生病逝于1925年,但是早在1912年3月中山先生在紫金山打猎时,就对随行人员说“等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人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这也是中山先生为什么生在广州,逝于北京,最终却葬在南京的原因。

对于中山陵,再多的文字和照片都无法完全展现出中山陵的庄严、安详与宏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翻各种纪录片进一步修建中山陵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故事。

美龄宫:远东第一别墅

相比中山陵,美龄宫在知名度上要略逊色一些,在各种游记中介绍的也比较少,其实美龄宫作为蒋介石和宋美龄的住所,有着“远东第一别墅”的美誉,还是值得一看的。

整个美龄宫外观采用了琉璃瓦和传统彩绘的方式,内部的装饰又别具西洋风格,完美的将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修建耗时4年,花费36万两银元,要知道整个中山陵也就超过40万银元而已。

地下一层是秘书室,空间是不是很大,不过考虑到给蒋委员长的秘书肯定不止一个人,所以这应该是一个大的秘书办公室,所有秘书都在这里工作吧。仅有的一台办公桌上,放着电话和老式打字机,不知道当时有多少重要的文件和消息就是从这里发出去的。

秘书室的隔壁是警卫休息的房间,和所有部队一样,“豆腐块”的被子整齐有序,我唯一感觉有点意外的就是床比较短,感觉像我超过180cm就已经不够睡了,难道这些警卫都是小巧型的吗?

洗浴室门口放着一个登记的桌子,上面马灯、老式手电筒、瓷杯一应俱全,细节很用心。

厨房也摆着各种菜肴的模型,都是南京当地的名菜,不知道是蒋委员长真喜欢吃,还是为了宣传南京美食摆上去的,我倾向于前者。

上了二楼,是机要秘书办公室,很多需要蒋委员长亲自批阅的文件,应该就是从这里呈上去的。小小的收音机里还放着各种拟真的电话录音,仿佛又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一样。

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卧室,宽敞明亮,素雅庄重,只是我依然觉得床有点短了。。。

这是蒋介石的办公桌,上面还挂着毛笔,平常蒋介石就是在这里办公的,旁边有一个小躺椅,累了的时候可以休息一下,墙上挂着几幅山水画,不知道是不是宋美龄画的。

饭厅里有风扇,有收音机,边吃饭边听广播应该是当时最重要的消遣之一了,蒋介石和宋美龄一边吃着,一边讨论着时局或是生活趣事,这应该是蒋介石每天少有的放松时间了。

整个美陵宫我唯一不喜欢的就是这个书店了,大大破坏了整个建筑庄重的氛围,一下子将我从众多的历史碎片中拉回了现实,商业化干嘛要这么浓啊!

这应该是当年最高端的汽车了吧,不知道时速能达到多少,缺少一点介绍,建议加上。

明孝陵:从布衣到皇帝的传奇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也是明朝唯一一个葬在南京的皇帝,加上朱元璋传奇的一生,因此在来之前,我对明孝陵的兴趣甚至要比中山陵还大。

进入明孝陵,首先要经过著名的神道了,在很多关于南京的宣传片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条总长长615米石路,不过据说神道最美的时间是秋季,希望后面有机会再来吧。

神道由东向西北延伸,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展示着皇族的威严。

走出神道来到翁仲路,它是孝陵神道的第二段,长250米,依次排列一对望柱、两对武将和两对文臣,共8尊,高各为3.18米,文臣武将威严端庄,守护着他们伟大的开国皇帝。

走出翁仲路,过金水桥就正式到达了明孝陵的核心区域,文武方门作为明孝陵的陵门,红墙金瓦的设计则是皇族最为传统的颜色了,而且几乎所有的帝王陵墓都是这样的色彩搭配。

沿着碑殿一路前行,就到了明孝陵真正的陵寝所在了,抬头望去,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感油然而生,从父母双亡、一介布衣的朱重八到开创大明历史的一代圣君,朱元璋的一生不可谓不传奇,也只有这样宏大的陵墓才配得上他吧。

沿着阶梯向上,抬头就能看到“此山明太祖之墓”,以山为墓,可见朱元璋天下我有的气势,而整个明孝陵从洪武十四年开始修建,至永乐十一年才完工,历时30余年,可见工程之浩大。

而之所以叫“孝陵”,是因为在明孝陵首先下葬的是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能以皇后的谥号为自己的陵寝命名,可见朱元璋对马皇后的爱之深。

明孝陵的建筑风格也深深影响了后来明清两代的帝王们,几乎后来所有帝王的陵墓都沿用了明孝陵的规制来建造,因此来南京一定要到明孝陵看看,以来感受一下明初建筑和艺术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也膜拜一下这位从布衣到皇帝的强人。

灵谷寺:匆匆参观

因为早上出门较晚,所以到了灵谷公园已经是下午6点了,所以转的十分匆忙,,就匆匆看了一眼无极殿,无极殿也是灵谷寺内唯一的一座明代建筑,以前供奉的是无量寿佛,1931年,国民政府在灵谷寺旧址修建阵亡将士公墓,无梁殿改建为公墓祭堂。

寺内有一处素斋,在落日的余光下显得十分温暖,隔着小路,透过素斋的圆门可以看到有两位女士正在选择食物,如果不是时间太赶,我也想在这里尝一碗素斋,听一段故事。

灵谷寺内最值得逛的就是灵谷塔了,整个灵谷景区门票35元,我觉得灵谷塔就值20元,登上塔顶可以远眺南京城,如果老了建议一定登上塔顶看看。

总结:整个钟山风景区不仅有中山陵、明孝陵这样的宏伟建筑,还有美龄宫这样的远东第一别墅,另外孙权、汪精卫等众多历史名人也都埋葬在此,因此这里的风水一定有其独特之处,毕竟如此多伟人的选择是不会错的,建议来南京一定看看。

奔波了一天之后,终于撑到了饭点,在回去的路上首先买了一点鲍师傅糕点,这家店在南京很出名,价格也还算公道,来了可以尝尝。

晚饭我们选择了王贵仁砂锅麻辣烫,一个在固原都不怎么吃麻辣烫的胖子,为啥要千里迢迢到南京去吃麻辣烫呢?还不是因为有名。。。

我们过去的时候大概是8点钟,连个位置都没有,可见火爆的程度,他们家采用的是自己选菜的方式,味道我觉得也还不错,价格也合适,还是值得尝一尝的。当然,千万别点油条,我因为好奇点了一根油条,事实证明油条只有配豆浆才好吃。

上篇就介绍到这里,下篇将分享玄武湖、总统府、瞻园以及南京美食部分的游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意一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