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自由行一日游攻略(曲阜三孔一日游)
沈芳蕤 • 2024-03-20 07:26:15 • 次
今天调休,趁着旅游免费我来曲阜逛三孔。虽然不是双休,可是游人如织,仍然需要网上预约才行。我们来曲阜学习培训过三次了,可是始终没空逛三孔,今天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明故城墙正南门外有一条长280米,宽20米,桧柏夹道而峙的通道,人们习惯称之为孔庙神道。每棵柏树都得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树龄,最粗的也得几个人合抱才行。
万仞宫墙,这道门是曲阜明城正南门,也是孔庙的第一道门,上悬“万仞宫墙”四个大字,是人们赞扬孔子学问之高,有一万个八尺,是看不到顶的,后来被清乾隆皇帝御笔所书了。
检票口刷身份证,查看预约码,进来看到孔庙的第一道牌坊上写谢“金声玉振”四个字。“金声玉振”出自《孟子·万章下》。奇怪的是玉字一点点到了中间。这四个字的意思, 金声表示古代演奏音乐击钟所发出来的声音,玉振表示古代击罄所发出来的声音, 古代演奏音乐击钟开始,击罄结束象征一首完美无缺的曲子, 这是玉字的一点点到中间是说击到中间是最好听的,也就是说孔子中庸思想不偏不倚,不左不右,恰到好处的意思。金声玉振四个字出自于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山东巡抚胡攒宗之手。
孔庙,又称“阙里至圣庙”,位于曲阜市中心鼓楼西侧300米处,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历代增修扩建。曲阜孔庙以孔子故居为庙,岁时奉祀。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孔庙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孔庙。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占地327亩,前后九进院落。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4间。四周围以红墙,四角配以角楼,是仿北京故宫样式修建的。与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
棂星门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清乾隆十九 年(1754年)改为石柱铁梁。“星门”三字为清乾隆皇帝手书。古代帝王凡祭天先祭星。表示祭祀孔子的规格如同祭祀天一样,尊孔如尊天。可见孔子在历代帝王中的地位也是非同寻常的。
太和元气坊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太和元气”为山东巡抚曾铣手书。“太和”指天地、日月、 阴阳谐和,“元气”意为宇宙原始物质的自然之气,喻儒家思想为构成世界万物的原始之本。
至圣庙坊。明代所建“至圣庙坊”,是汉白玉的,上饰火焰宝珠。
圣时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时为孔庙大门。清雍正八年(1730年)钦定名为“圣时门”,取《孟子》中“孔子,圣之时者也”之语意,意为孔子是适应于任何时代的圣人。这也就说孔子的思想在任何朝代都不会过时。
弘道门,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为明初时孔庙的大门。“弘道门”为清世宗据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语命名并御书匾额。往前走就是大中门,大中门是赞扬孔子的思想不偏不歪, 不上不下,正中的意思。从大中门左拐, 有一个高约4米, 宽约1米的石碑,也建于明代,这个传化碑,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上面的内容全是用正楷书写的;二是让人最难忘的是碑下面的一个郧质, 叫四不像,因为它有龟壳、虎头、蛇尾,鹰爪。
大中门,始建于宋代,是北宋时孔庙的大门。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重修,清乾隆时,高宗御书匾额。
同文门,始建于宋代,经历代重修,清康熙时名“参 同门”,雍正七年(1729年)钦定为“同文门”,取 《礼记》“书同文,行同伦”语意。
奎文阁,原名藏书楼,因“奎主文章”之说更名为“奎文阁”,为孔府收藏历代帝王御赐图书典籍而建。初建于北宋天禧二年 (1018年),金明昌二年(1191年)重建,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扩建,是我国著名的木结构阁楼之一。
十三碑亭院内存有金代碑亭两座,元代碑两座,清代碑亭九座。金代碑亭建于金明昌二年(1191年),是孔庙现存最早的建筑。十三座碑亭,保存了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所设立碑刻57块。十三碑亭内碑文的内容均为历代帝王、大臣们修庙、祭庙、告庙之类的记录。从书法上看,真草隶篆、座座不同,其中有蒙古文、满文与汉文对照石碑,通过十三碑亭可窥见出历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变化。在孔庙内1372块碑刻中,按其重量来说,最重的一块碑应数清康熙二十五年所立的康熙御制碑,这幢碑碑身重35吨,连赑屃水盘共65吨重。此碑的石料采自于北京的西山,当时从北京将碑刻好,然后沿京杭大运河从通州运往济宁,中间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然后又从济宁运往曲阜,济宁到曲阜90华里,征用了民工600人,耕牛443头,趁冬季寒冷,地上泼水结冰,碑从冰上滑行,这样90华里路运了整整十五个昼夜,耗费库银600余两。这座石碑真是来之不易了。
十三碑亭前有两棵奇怪的柏树。一棵树我们叫它“龙纹树”,因为整个龙树的树干从底到顶,一面整齐的长着波纹,真好像有几条小龙盘柱欲飞。在“龙纹树”一旁的就是“凤树“了,虽然已经干枯了,但是依然保持着傲人的姿态,一直陪伴着”龙树“。据说乾隆来拜孔子时,因为是来拜师,所以是比较讲究的,步行而进,孔庙也是比较大,走的有点累了,就靠了下这棵树,没想到这棵树沾了皇帝的真龙气息后,顿时在乾隆帝靠过的地方出现了龙型树纹。现在,虽然凤树已经干枯了,而龙树却一直生长着,就像我们中华民族,龙的传人一直秉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所以人们称之为“龙凤呈祥”树。
大成门的建筑结构是“犬牙交错,勾心斗角”。中间插进为“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顶为“斗角”。大成门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笔。赞孔子是集先圣先贤之大成, 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
大成门,始建于宋崇宁三年(1104年),因大成殿而得名,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语意。 东为金声门,西为玉振门。清雍正二年 (1724年)火后重建,世宗题写门匾、对联。
孔庙的主体建筑为大成殿,这座大殿是我国现在巨大的古建筑之一,这个殿最引人注目的前面十根柱子, 柱子上都雕刻着两条飞龙,飞腾于彩云之中,两龙之间有一宝珠,所以叫做“二龙戏 珠”。据说北京故宫的龙柱都没有这里的精致。
大成门里东侧有一石栏,栏内有一棵桧树,相传为孔子亲手所植。先师手植桧历来受到重视,“此桧日茂则孔氏日兴”,将它和孔氏子孙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树东立有一碑《先师手植桧》,此碑立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字体酣畅,浑厚有力,是明代杨光训手书。
杏坛,相传为孔子讲学授徒之处,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改旧基为露天的三层砖台,环植以查金明昌年间在坛上建亭,明隆庆三年(1569年) 改建,牌匾为乾隆皇帝御题。 据说宋代以前孔庙内并没有杏坛,后来为纪念孔子讲学,在原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即筑一个土台,周围植杏树,名曰“杏坛”。杏坛内现有石碑两幢,背东面西一碑为金承安三年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面南一碑为清高宗乾隆手书的《杏坛赞》。亭周围有方正石栏,亭前水波花纹石雕香炉,传系金代遗物。
大成殿 ,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正殿东西宽45.78米,南北深24.89米,高 24.8米,重檐九脊,周绕回廊,雕梁画栋 宏伟壮观。正面“大成殿”牌匾为清代雍 正皇帝手书。大殿内供奉孔子及四配、 十二哲塑像,殿内悬挂清代康熙皇帝手座91万世师表”等十余方牌匾。
大成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现在看到的大成殿是清雍正时期火后重建的。大成殿阔九间,深五间,主殿高24。8米、阔45。69米、深24。85米,四周有回廊,顶端檐吻足有一人之高,前檐下为十根浮透雕水磨大石柱,柱高5。98米,直径0。81米,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四绕云焰,下饰莲花石座。大成殿两侧回廊和后面回廊下的18根石柱为八棱八面柱,上有浅雕云龙戏珠,每一面为九龙戏珠,每根柱上就有72条龙。“生民未有”匾,为清朝雍正皇帝所书,源于孟子赞孔子“生民未有盛于孔子也!”意思是说:有人类以来,还没有全面超过孔子的人。
大成殿内除17座塑像外,还有10方巨匾,正中是康熙皇帝手书的“万世师表”,光绪皇帝的“斯文在兹”,两侧是咸丰和道光的,南面是乾隆皇帝的“时中立极”等。
寝宫,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清雍正八年 (1730年)重建,是祭祀孔子夫人亓官氏的殿堂。 内设神龛及元官氏牌位。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华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据研究表明,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系氏族徽号或标志。
孔子世家谱系自孔子始,上下传承二千五百余年共八十余代,以其延时之长、族系之明、纂辑之广、核查之实、 体例之备、保存之全,堪称存世谱牒之冠,极具研究价值。 唐代之前,孔氏家谱皆为官修,且只录承袭爵位者一人,宋代始走人民间。家谱曾有《网里孔氏谱系列》和《 孔氏族谱》等名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孔尚任应衍圣公孔毓圻之请,任为编次,修撰族谱,始定名为 《孔子世家谱》,系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而来,后皆沿用此名。明弘治间六十一代弘泰公首竞币修之业,并定 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之规。而后惜未能全履此规,直至民国合修宗谱之四百五十年间,续修宗谱仅明天 启,清顺治、康熙、乾隆与民国五次。明清之际所修族谱只收录留居曲阜之六十户,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大 修家谱时,第一次将流寓全国各地支派收入谱内,人数已达56万余人。本次续修在民国谱基础1接续,并发现许 多民国谱中未能收人的支派,还将流寓港、澳、台及海外的孔子后裔一并收入,是历史上最人的次续修活动。 第五次续修,由时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会长的谷牧先生提议,经流寓台北的特任大成至个礼育孔德成首肯, 委托其从堂弟孔德墉,于1996年发起,历经十余年,共搜集140多万孔子后裔资料,再合民国谱所录后裔,新谱总 族,约20万女性及近5万港澳台及海外孔子后裔。本次国内登记在世族人中最高辈分为六十八代“毓”字辈,最小人数约计200万、4.3万页、2000余万字,全谱共80册,重约120公斤,修谱共耗资1300余万。首次收水14个少数民 辈分为八十三代“念”字辈。全谱共分卷首和五集:初集为始祖孔子至分六十户;二集为四十二代孔仁玉之后外 迁支派;三集为孔仁玉之前外迁支派,四集为待考支;五集为海外支。 编纂单位: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 主编:孔德墉先生(1926年生于济南。孔子七十七代孙,与孔德成先生系从堂兄弟,世居孔府,世界孔子后裔 联谊总会会长和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图中垂直方格人物为孔子历代嫡孙被封为衍圣公的人。并列方格者为本人无后,过继弟弟孩子的。衍圣公,为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始于1055年(宋至和二年),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直至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改封衍圣公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衍圣公是中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大贵族,宋代时相当于八品官,元代提升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后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衍圣公因得益于先祖孔子荣耀,成为中国历史上经久不衰、世代腾黄、地位显赫的特殊公爵,与朝廷互相依偎,故而经久不衰。
崇圣祠,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时为家庙。清雍正元年(1723年),追封孔子上五代祖先为王爵,更名为“崇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 。
明立孔子五十四世孙孔拂世系谱碑,形如石槽,收入孔拂十二世裔孙。
为纪念孔子教育儿子孔鲤学诗学礼处,明弘治年间辟建此堂。孔子教育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 礼》无以立”。学诗学礼就成了孔子后代的祖训。诗礼堂东侧有厢房9间,为礼器库,储放祭祀用的礼器。
鲁壁,原为孔子故居的墙壁,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九代孙孔藏书于墙内。汉武帝时鲁恭王拆除孔子故居,发现《论语》《孝经》 等古文竹简。明代为纪念其保存儒家经典而刻文石碑。
位于诗礼堂后的这口孔子当年的吃水井, 井水“即清且谍”, 被称为“圣水”。此井深3 米,明正德年间以雕花石栏围护,内立明代“孔子故井”碑。清乾隆皇帝祭祀时,曾饮此水拜师,碑亭内有乾隆御题的“故宅井赞”碑。
始建于北宋年间,是孔庙东路的大门。 代重建,后多次重修。金代名“燕申门”。清雍正七年(1729年)诏改名为“承圣门”,有承继圣业之意。
金声门,始建于宋崇宁三年(1104年),为大成门的东掖门。清雍正二年(1724年)火后重建,清世宗题写门匾、对联。
启圣门,始建于北宋年间,是孔庙西路的大门。明代重建,后多次重修。清雍正七年(1729年)诏改名为“启圣门”,内有供奉孔子父母的“启圣殿”与“启圣王寝殿”。
洪武碑亭, 始立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弘治十二年 (1499)毁于火灾,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立。 现存碑亭为民国年间重建。
成化碑 ,明成化四年(1468年)立,明宪宗朱见深御制碑文,极力赞颂孔子及其思想,是曲阜诸碑中对孔子推崇最高的一幢。其书法浑厚庄严, 收放得体,多为楷书临摹之范本。
从孔庙东门出来向北,一路全是卖纪念品一条街。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你目不暇接,无非就是些与孔子文化有关的雕像,金石,戒尺,字画一类。
从这里排队刷脸直接进入孔府参观了。孔府,又称衍圣公府,在孔庙东侧。是孔子的世袭衍圣公的后代居住的府第。洪武十年(1377年)始建,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修,占地240亩。
大门正中高悬“圣府”金字匾额,据说为严嵩所书。门两旁明柱上的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对联为清代文人纪昀手书。细心的游人会发现上联中的“富”少一点(富),下联中的“章”字成了破“日”之状(章)。相传,孔子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娶亲之日,有神仙前来指点,碰到写“富”字的影壁,把 “富”字去了点,并告知孔家“富”字有点不吉。此后,孔府凡书富字皆无点,这叫“宝贵无顶”。
孔府共有厅、堂、楼、房463间。九进庭院,三路布局:东路即东学,建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六间等,最后为花园。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设六厅,在二门以内两侧,分别为管勾厅、百户厅、典籍厅、司乐厅、知印厅、掌书厅、公共管理孔府事务。
屏门建于弘治十六年(1503年),门为木构,四周不与垣墙连属,独立院中,类似遮堂门。屏门顶覆灰瓦。门楣因悬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故称“重光门”。
大堂是按明代定制,五间九架而建。衍圣公迎接圣旨,处理重大公务之 处,上悬清顺治帝御赐管理孔氏族人匾额,中设暖阁和公案,两旁设卤簿仪仗。
二堂为明代建筑,又称退厅是衍圣公大 堂礼毕奉茶小憩之处。东间为启事厅,负责收发公文,内禀外传;西间为伴官厅,负责衍圣公进京朝觐事宜。
三堂为明代建筑,是衍圣公处理宗族内务的地方,东间为接待室,西间为书写官撰写奏章之处。
安怀堂,清代建筑,5间,是行圣公“燕居吟咏”之处。 堂名据《论语.公治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之意命名,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社会价值,在古代被统治者奉为治国安邦的方针。
内宅门为明代建筑,是分隔前衙和后宅的界限,门内为眷属居住区,戒备森严,有专人把守。
前上房,为明代建筑,是孔府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本府举行婚丧嫁娶礼仪的地方。
花厅,清代建筑,是衍圣公及眷属活动的地方。
学屋,清代建筑,孔府家学的内书房,孔子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先生与姊妹幼年曾在读书。孔子后代文化名人辈出,与其严格的学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
后花园位于孔府后部,始建于明代中期。占地一公顷,清嘉庆年间,七十三代衍圣公孔庆容重修时,置入铁陨石数块,故又名铁山园。这座影壁墙的画为清朝作品,无论在园中从哪个角度看,画中的那条路都在脚下,甚为神奇。
五柏抱槐,树龄四百余年的自然生长奇观,为后花园一景。因在“圣人之地”出现,被人们赋予了团 结、和谐的生活理念。
孔府九进大院的最后部分就是孔府花园,始建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当时的孔子四十六代嫡孙孔宗愿,封号由“文宣公”改为“衍圣公”,扩建孔府,同时开始修建花园。开始,规模甚小,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特别是明弘治年间的宰相李东阳,明正德及嘉靖年间的权臣、吏部尚书、国史总裁严嵩,以及清乾隆皇帝等,前后三次大修之后,把个孔府花园打扮得焕然一新,古色古香,俨然同皇家御花园可媲美。
出了孔府左拐就是孔庙东北角楼。孔庙角楼共4座,分别位于大中门两侧墙角和东北角、西北角。始建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后经历代重修。角楼建在庙墙拐角的高台上。台之内侧有马道供上下。此四个角楼构成一个防卫屏障,显示出孔庙如皇宫一样的威严。
曲阜现存历代碑刻多达1万余块,是中国三大碑林之一。汉魏碑刻陈列馆汇集了曲阜碑刻的精华部分,现存碑刻131块,石雕6尊,历西汉、东汉、曹魏、北魏、东魏、北齐、隋、唐 宋、金、元、明、清至民国,贯穿整个中国碑刻史。其中有西 汉石刻6块,汉魏碑22块,汉碑数量居全国之首。这些珍贵碑刻是传达历史信息最直接、最真实的载体,是研究历代政治、思 想、文化、汉字书体演变以及孔庙历史沿革的珍贵资料,是中 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汉魏碑刻陈列馆是曲阜文物管理部门为保护曲阜碑刻珍品而设立的管理机构,1998年建成后将原存和散落于孔庙、孔林等处的汉魏碑刻和部分重点碑刻移入馆内进行集中保存和陈 列。为充分发挥汉魏碑刻宣传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让 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人类文明发展成果,免费向公众开放。
孔林,又称至圣林,位于曲阜市城北1.5公里处,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与孔府、孔庙统称“三孔”。
万古长春坊为石质结构,坊长22.71米,宽7.96米,清雍正年间重修加固。此坊系六柱五间五楼,庑殿顶。坊顶雕瓦垅及脊兽,檐下雕有斗拱。额坊、立柱、花板遍布精美的雕刻,柱、坊深浮雕,花板浅浮雕。坊额刻于明间花板上,正书“万古长春”四个大字,笔势沉厚,字体端庄。石柱前后用石抱鼓,鼓上浮雕石狮子,两侧面上分别浮雕龙、鹿、牡丹等图案。
从至圣林门右侧刷脸进入孔林。至圣林坊,原名“宣圣林”坊,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经明、清两代的多次重修,始终保持明代早期的建筑特点。此坊四柱三间三楼式木制牌坊,绿琉璃瓦庑殿顶,前后檐下皆用雕刻精制的斗拱,彩画精细,十分精美。坊前有明崇祯七年(1634年)雕刻的石狮一对。
孔林二林门位于至圣林门北,为一座城堡式的建筑,亦称“观楼”。四周筑墙,墙高4米,周长达7000余米。二林门前以甬道与大门相连接。此门为鲁国故城的北门(龙门)遗址,元至顺二年(1331年)始建,明弘治七年(1494年),六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弘泰添建门楼,“神门隘陋也,架以楼观”。现存观楼五间,重檐绿瓦歇山顶,无斗拱,下檐四周有回廊,廊柱下置鼓礅柱础。清雍正十年(1732年)、1964年重修。门前石栏内放有石狮一对,均为明崇祯七年(1634年)雕刻。
墓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清代重建古代大凡地位显赫之人的墓葬,均有严格的葬制。此门凸显了孔子墓的神圣,表达了对孔子的尊崇。
享殿 , 始建于明弘治十年(1497年),历代重修, 为孔子墓前的重要附属建筑,是墓祭时摆放礼器祭品及宣读祭文的地方。1950年,朱德总司令曾在此殿召开重要的军事会议。
子贡手植楷 ,传为孔子弟子子贡亲植。楷树,即“黄连树”。此树于康熙年间被雷击焚毁,仅存树干。 康熙年间立碑建亭以示纪念。
乾隆驻跸亭, 乾隆一生多次到阙里祭拜先师孔子,亲祀孔子庙,诣孔林醉酒。此亭为乾隆十三年(1748 年)拜谒孔子墓时的纪念建筑。
宋真宗驻跸亭,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一月,真宗赵恒封禅泰山,返京过阙里,谒孔子庙,拜其墓。此亭为纪念赵恒拜孔子墓而建。因那时未登基皇位,所以亭瓦是绿色的,而不是黄色的。
孔子墓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孔子受到人们的尊崇,被誉为“圣人”,死后葬于此,孔氏族人尊为“始祖”。
孔鲤墓,孔鲤(前532年一一前482 年),字伯鱼,孔子之子。孔鲤一 生守家奉母,亲聆其父在庭诗礼之 训,先孔子而亡。孔氏族人尊为 “二世祖”。孔鲤墓位于孔子墓东稍偏南5米处。封土东西18.00米,南北23.00米,高3.00米,为大型坟冢。墓前石碑2通。前碑正书“泗水侯墓”,明代立石。后为一小碑,篆书“二世祖墓”,蒙古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五十一代、衍圣公孔元措立。碑前有石供案,砖砌拜台。
孔伋墓,孔伋(前483年一前402年) 字子思,孔子嫡孙,战国初期著名哲学家,儒家学派重要传承者。“亚圣”孟子,深受其理论学说的影响, 形成了思孟学派。孔氏族人尊孔仍为 “三世祖”。都说孔子祖孙三人的墓地成“品”字形,也叫“抱子携孙”预示子孙后代兴旺发达之意。
子贡庐墓处 ,子贡(前520年-前456年),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死后,群弟子守墓三年而去,唯子贡哀思未尽,独在此又守三年。 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通,题为“子贡庐墓处”。
于氏坊,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于氏,名珊兰,大学士于敏中之女。孔子七十二代孙衍圣公孔宪培之妻,传为乾隆皇帝之义女。坊前额刻道光皇帝遣官谕祭祭文,坊阴刻“鸾音褒德”四金字。
孔尚任墓 ,孔尚任(1648年-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 十四代孙,清初著名诗人、戏曲作家,代表作为《桃花扇》。
孔林占地近200万平方米,有坟冢10万余座石碑4000吨块,有神道与城门相连。孔子墓位于孔林中部,封土呈偃斧形,汉代设祠坛建神门,宋代刻制石仪,元代立碑、作周垣、建重门,明代重建享殿墓门、添建洙水桥坊和万古长春坊。孔林丰富的地上文物,对于研究中国墓葬制度的沿革和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书法、艺术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我围着孔林转一圈用了近一个小时,步行约五公里,孔家,真不愧是“天下第一家”!
相关推荐
-
今天调休,趁着旅游免费我来曲阜逛三孔。虽然不是双休,可是游人如织,仍然需要网上预约才行。我们来曲阜学习培训过三次了,可是始终没空逛三孔,今天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明故......
-
今天调休,趁着旅游免费我来曲阜逛三孔。虽然不是双休,可是游人如织,仍然需要网上预约才行。我们来曲阜学习培训过三次了,可是始终没空逛三孔,今天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明故......
-
今天调休,趁着旅游免费我来曲阜逛三孔。虽然不是双休,可是游人如织,仍然需要网上预约才行。我们来曲阜学习培训过三次了,可是始终没空逛三孔,今天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明故......
-
今天调休,趁着旅游免费我来曲阜逛三孔。虽然不是双休,可是游人如织,仍然需要网上预约才行。我们来曲阜学习培训过三次了,可是始终没空逛三孔,今天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明故......
-
今天调休,趁着旅游免费我来曲阜逛三孔。虽然不是双休,可是游人如织,仍然需要网上预约才行。我们来曲阜学习培训过三次了,可是始终没空逛三孔,今天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明故......
-
今天调休,趁着旅游免费我来曲阜逛三孔。虽然不是双休,可是游人如织,仍然需要网上预约才行。我们来曲阜学习培训过三次了,可是始终没空逛三孔,今天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明故......
-
今天调休,趁着旅游免费我来曲阜逛三孔。虽然不是双休,可是游人如织,仍然需要网上预约才行。我们来曲阜学习培训过三次了,可是始终没空逛三孔,今天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明故......
-
今天调休,趁着旅游免费我来曲阜逛三孔。虽然不是双休,可是游人如织,仍然需要网上预约才行。我们来曲阜学习培训过三次了,可是始终没空逛三孔,今天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明故......
-
今天调休,趁着旅游免费我来曲阜逛三孔。虽然不是双休,可是游人如织,仍然需要网上预约才行。我们来曲阜学习培训过三次了,可是始终没空逛三孔,今天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明故......
-
今天调休,趁着旅游免费我来曲阜逛三孔。虽然不是双休,可是游人如织,仍然需要网上预约才行。我们来曲阜学习培训过三次了,可是始终没空逛三孔,今天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明故......
-
今天调休,趁着旅游免费我来曲阜逛三孔。虽然不是双休,可是游人如织,仍然需要网上预约才行。我们来曲阜学习培训过三次了,可是始终没空逛三孔,今天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明故......
-
今天调休,趁着旅游免费我来曲阜逛三孔。虽然不是双休,可是游人如织,仍然需要网上预约才行。我们来曲阜学习培训过三次了,可是始终没空逛三孔,今天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明故......
-
今天调休,趁着旅游免费我来曲阜逛三孔。虽然不是双休,可是游人如织,仍然需要网上预约才行。我们来曲阜学习培训过三次了,可是始终没空逛三孔,今天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明故......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