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19461188伟德网

丽江金塔游玩攻略(唤醒金山印象)

沈芳蕤 2024-03-12 11:26:04

摘要:关于古城区金山街道,最初是源于民歌里的“金山印象”,具体说是“东元印象”。当纳西民歌里提及文化圣地的时候,常会唱到某某地的“踏排”,意即“白塔”。听说,白塔主要三个地方是

关于古城区金山街道,最初是源于民歌里的“金山印象”,具体说是“东元印象”。当纳西民歌里提及文化圣地的时候,常会唱到某某地的“踏排”,意即“白塔”。听说,白塔主要三个地方是:“窝左踏排”“计罗踏排”“堆额踏排”,此三处依次为:拉萨白塔、大理三塔、东元白塔。而东元白塔,就是“金山印象”的最初形成部分之一。

现在的“东宝尊胜塔”,就是东元白塔在旧址上的重建,是丽江金塔景区的主体建筑,也是丽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高大的弥勒佛像、转经筒、阿育王柱、尊胜宝塔……构成一处人间圣地。晴天,尊胜塔闪烁着金光,洒满东元山(蛇山),并与远处玉龙雪山那“日照金山”的一幕遥遥辉映,“金山印象”因此更加入心。

看过东元白塔的景致,走出金山街道东元社区,不知不觉间进入金山街道的金山社区,经过了东郊综合市场、乡村集市、金山社区开元居民小组、金山社区新民中居民小组、古城区金山中心校、古城区民族中学、金山社区文宏村等地,这是另一种“金山印象”。

与圣地相比,这些地方更类似于人间净土。我尤其喜欢感受金山社区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境。辖区内,高楼和传统民居的数量几乎是各占其半,这便是“结庐在人境”的直接体现,高楼大厦直追都市气息,还有嘉兴超市等较大型超市;以纳西、白族建筑风格为主的传统民居庭院里却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靠近城区却车马有序,“闹而不喧”。

说到这里,不论是短暂的旅行者还是长久的居住者,都能感受到源于类似城中村风格的净土上独有的那种幸福。回想多年漂泊江湖,对于“漂泊”的定义,并非指居无定所,而是指一直在寻找圣地、寻找净土的路上,希望过上隐居模式或原始风格的生活,却又不能忍受身边真的就只有泥土、雨露、太阳、风等自然事物,于是不得不又一次置身于由一个个都市荧光堆砌的现代文明里,然后又开始寻找净土,循环往复,无休无止。在金山,正是实现了都市气息和乡土气息的高度统一,所以,幸福,不必刻意寻找。我曾自诩为“乡土派”和“田园派”,对我而言,幸福,就是走着走着突然走进一处五花石路面,绵延一二里,周边有传统的纳西民居,村民也经营客栈,仿佛就是丽江古城的一个小小的“后花园”。

石板路沿河的一侧分布,纵然冬日,河边依旧水草青青,这些水草大多自然生长,非人工种植,一年一度,枯荣交替,顺行于道。看到岸边的栏杆、跨河的木桥,不禁凭栏回首一段段静好岁月,冬日的田园被铺上一层厚厚的霜,人们烧掉杂草,期待“春风吹又生”,期待来年更好的收成。木桥不仅搭在河的两岸,更是跨过了岁月的两头,春来蜂围蝶阵,夏至蜻蜓遍天,秋日捡拾金穗,冬日踏雪寻梅,时光缓缓,云卷云舒,安之若素。还有那些玻璃房小卖铺或者小吃店,零食勾起记忆,小吃味道正宗。

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是非常独特的。以纳西民居建筑风格为例,以土木结构为主,土为墙,木为楼,冬暖夏凉。待得一季收成,村民先是将收获的玉米晾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如果数量少,则随意铺开即可,如果数量多,那就按数量分层次挂到谷架上。如果木房子有足够的空间,谷物就堆积到二楼,楼板为木质,适合铺晒谷物。

晾晒玉米的木架子凝结了先民的智慧,如是晴天,晒干的谷物散发出一股股自然的香气,飘得很远,如是突然降雨,来不及盖上防雨布,那么雨水也仅仅是打湿谷物后迅速落地,谷物避免了长时间被浸泡。现在的玉米架虽然数量减少,但在一些传统民居的院内院外依然可见,还有一些是在诸如玉水寨等景区景点,作为民风民俗的一种载体,供人们观赏和了解。很幸运在金山的农家院外能见到玉米架,这种古老的传承不禁让人想到“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的岁月,这些闲情逸趣是苏东坡一生的追求,放到现在,也是可让那些短暂的旅行者们取诸怀抱的选择。

土墙和木门的构造也是古色古香。一般来说,主房外墙有两种,一种接到顶层,另一种是在二楼与顶层间留了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也会被充分利用,一般会填满柴火,到了丰收季,玉米等一些谷物有时也会晒出空窗外,这时候,最富诗情画意的一幕莫过于“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和谐画面。

长年累月,木质大门总会不同程度地泛出红色,有紫红、赤红、铜红等,沧桑中凝聚着历史的厚重,也凝聚着生活的底色。在一次不经意的漫步中,经过一户人家门口,从大门往里看去,院里长了杂草,外廊里是一些堆积物,想必是老房子了,主人不长住,而旧年的门神、对联依旧泛光,诉说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岁月。

在金山,令人抒怀的还有房前屋后的菜园子。菜园子多数面积不大,除了入口,周边大多用空心砖、石头垒起,与传统印象里菜园外的篱笆墙有一定的区别,想必这是因为砌墙的主要目的不是防止邻家的鸡、猫,及一些调皮捣蛋滚的“入侵”,更多是为了美观,同时也是圈自家地,种自家菜,享受邻里和睦、悠然自得的生活。

除了在菜园里种菜,有些居民还在墙外的花台里也种了菜,使万物干枯的冬天,房前屋后出现了“绿”的色调。当然,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古老朴素的村庄里到处生机盎然。返回途中再到青石板大路,发现路边的一小块地方正郁郁葱葱,原来,绿菜也种在路边,这样一来,古色古香的道路上焕发出新的生机,而且是持续焕发,无论何时,生生不息。

这种持续焕发的生机,也许正推动着金山大地生生不息的活力。白墙上那“金山和谐文化村”的字样便是一种文化活力,每年举办的东山庙会里,白族、纳西族等兄弟民族以歌为媒,搭建文化和友谊的桥梁,充满温馨、和谐。证明文化和谐的,还有多处可见的亭子、门楼、牌坊等,这些建筑充分融合白、纳西、藏、汉等民族的艺术风格,精妙雕工,别具一格。

试问漫漫征程,谁的脚步不曾蹒跚,谁的心意不曾踌躇,不论你是得意也好,失意也罢,当你置身于金山大地的人间净土,就会感受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从东元白塔到和谐文化村,圣地清幽,净地烟火,不失古朴,不失现代,也无需刻意怀旧,更无需为了所谓净土而刻意从现代文明中抽身,一切都是那样“刚好”的状态。

图文:李志文

(0)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Baidu
map